滚动资讯

春风得意走永兴
发布时间:2017-04-17   来源: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作者:侯小斌

华声在线桂阳三中通讯员 侯小斌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林徽因眼里,四月天有新鲜初放芽的绿,有一树一树的花开,有细雨点洒在花前:这都让我们在永兴赶上啦!

  4月11日早上,春风得意,细雨缠绵,我们通讯员培训班200余帅哥美女,分乘五台旅游大巴,穿行于永兴广袤的城乡。

  第一站来到银楼。这里到处白花花亮眼,无银矿的银都,永兴人民的智慧也亮眼。有些工匠师傅在玻璃房间里精心雕镂琢磨,游客的喧哗指点如同空气丝毫不能干扰到他们。“楼集大观金淘银炼风云史;馆藏精品古镂今雕社稷魂”,好大气魄的联语!对於渴望财富的人们来说,到了银都而不参观银楼不礼拜财神不购点银器,似乎是说不过去的。

  第二站安陵书院。永兴在唐开元年间称安陵,书院以是得名。行前度娘告诉我:安陵书院始建于宋,鼎盛时期名冠湘南,堪与岳麓书院比肩,朱子、范成大、王阳明、左宗棠……众多博学鸿儒曾传道於此,三百余年弦歌不辍。这历史厚重得让刚跨进书院大门的我屏息敛气,生怕惊扰了正在书院中用功的古人。然而,在七弯八绕、“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游廊走上一段後,我清醒地意识到我是个游客(而不是一个文化的朝圣者),一头栽进了缩微版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我是没有到过的,但是叶圣陶用他的生花妙笔,让我记住了“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审美追求,我正徜徉其间的安陵书院不就是这样吗?这里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的安排,和苏州园林简直就是一奶同胞。一不留神,你就有可能在廊子的转角遇到“人立小庭深院”的杜丽娘。书院大门边的《序》告诉我,安陵书院早在清末就“毁乎战火,几近湮灭”,我今踏足的,大概是旧址上的“新”书院了。

  第三站黄克诚大将故里。在我们湖湘大地参观革命家、军事家们的故居,我心里总不免涌起“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的豪迈感。陈列纪念室图文丰富,无暇细看,几幅对联倒很是吸引了我,相机拍下来,道是“居室常怀三苟矣;齐家宜戒五之其”,“夏鼎商彝周礼乐;唐诗晋字汉文章”,还有邻近一家“孝友第”的楹联“择居仁里和为贵;善与人同德有邻”。这些对联清楚表明,即使再僻远的乡村,儒家修齐治平思想都融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靠着它,人们涵养优良家风村风,培养家庭的孝子贤孙,国家的忠臣良将。可叹如今几人能捧读《论语》,几人能解“三苟矣”“里仁为美”?

  最后一站板梁古村。湘南大地,古村密集,在汉初设郡的桂阳,我经常踏访的就有阳山、庙下、大溪等等古村,撇开志气威风的计较,我还是对板梁更为景仰。2011年11月12日,我曾和山地车骑友11人从桂阳出发暴骑板梁,当天往返116公里,却是“何必见戴”,擦村而过。今天终於有幸进村入户地参观。

  古村要古出名堂来,一要古,二要大,三要出人。板梁完全具备这三个要件:初建于宋末元初,世代生息,繁衍至今,够古!占地约3平方公里,人口2000余,全村同宗,至今保留完好明清古民居300多栋,青石板街巷延绵千米,够大!明清以来,考取进士11人,入朝做大官的逾百,够出人!你不服不行。於是焉,板梁古村“古”来了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

  我们200多帅哥美女,在几个导游的分批带领下,在古村的巷道里蜿蜒游走。女士的高跟鞋在青石板上踏出的笃笃声那么清越。村里基本没看到狗,鸡也少,没有鸡鸣狗吠的村落,到底少些生气。看家护院的,都是七老八十的人,有的在自家屋门前摆售些农产品干货,有的则木然地坐在条凳上,一副乱也看惯篡也看惯的神情,很少主动与游客打招呼。那些画栋雕窗、匾额供桌、厅堂天井,在我们看是久违的文化,在他们看是庸常的日子。时光在这里仿佛是静止的,游客的匆匆步履始终打破不了古村数百年来固有的慢节奏。同行中有人问,那天井有什么用。我想了想,说,用处蛮大呢,可以在家中接雨水用于洗衣浇菜,失火了可以救火,晴天可以晒衣被,可以增加屋内的采光,可以……还可以在天井里给小孩洗溜水澡。我之所以冒出最後这么一句,就是我童年时候的家也是这样子的格局,我家那天井比板梁村任何一家的都大,夏天的傍晚,总是爷爷给我在天井擦满香皂泡泡洗澡,一边讲故事,可是後来呢,慈爱的爷爷奶奶都长眠了,我一天天长大,老屋太老,拆了,只有天井上四角一方的天空,在我的记忆里依然蔚蓝。其实呀,那天井,那古村里的一切古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大用——慰藉我们的乡愁!

  当我们从双龙泉往村前走出,思古之幽情未了,村边高架铁路桥上,一辆高铁轰然一声飞驰而去……

  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坚持、坚守些什么,我们的根才不失落,我们的文化传统才不塴解呢?

  【编辑:陈实】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