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毛泽东:提起斯大林就有三肚子气
发布时间:2014-04-22   来源:人民网  作者:

  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认为,斯大林问题的出现,其中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斯大林生前没有真正地培养出自己的接班人,接班人没有确立,身后便根基不稳,后院起火。1961年5月,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共产党没有王位继承法,但也并非不如中国皇帝那样聪明。斯大林是立了继承人的,就是马林科夫。不过呢,他立的太晚了。蒙哥马利讲的也有点道理,斯大林生前没有公开宣布他的继承人是马林科夫,也没有写遗嘱。马林科夫是个秀才,水平不高。1953年斯大林呜乎哀哉,秀才顶不住,于是乎只好来个“三驾马车”。其实,不是“三驾马车”,是“三马驾车”。三匹马驾一辆车,又没有拉缰绳,不乱才怪。赫鲁晓夫利用机会,阴谋篡权,此人的问题不在于用皮鞋敲桌子,他是两面派:斯大林活着的时候,他歌功颂德;死了,不能讲话了,他做秘密报告,把斯大林说的一塌糊涂,帮助帝国主义掀起十二级台风,全世界共产党摇摇欲坠。

  毛泽东认为斯大林除了在选定接班人的问题上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外,他的理论也有明显的缺陷,他说:

   斯大林在一个长时期里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直到他逝世前一年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才吞吞吐吐地谈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说如果政策不对,调节得不好,是要出问题的。但是,他还没有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当作全面性的问题提出来,他还是没有认识到这些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础矛盾。

  “矫枉必须过正”,这是毛泽东在纠正倾向性错误时时常遵循的原则。晚年毛泽东认为,斯大林忽视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已经酿成大错。如今,历史在延续,就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以至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透过斯大林问题,毛泽东还认为赫鲁晓夫是产生斯大林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党决不允许有类似的现象出现,所以他一再提出:“中央和中央各机关、各省、市、自治区,都有这样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在这样全局性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文化大革命的悲剧便已是呼之欲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也走上了同样一条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轨道。

[上一页1  2  3  4 

郴州要闻

文明机关

形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