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象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的死死的,一点机动权也没有。
我国宪法规定,地方没有立法权……这一条也是学苏联的。
……我们恨美国那个帝国主义……但它搞成一个发展的国家总有一些原因。它的政治制度是可以研究的。
斯大林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抓到一个杀一个,结果犯了大错误。其实,托洛茨基是可以不赶走的,季诺维也夫也可以不杀。至少可以让他们当个政协委员吧!
斯大林说反革命越搞越多,这个道理是不对的,反革命是越搞越少,不是越搞越多。
自苏共二十大以来,国际上出现一股“非斯大林化”的思潮,尤其是波兰、匈牙利事件的出现,更造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混乱局面。毛泽东对这股思潮持保留态度,并对苏联的前途表示忧虑。当时,东西方两个阵营,仍在持续不断的冷战之中。毛泽东认为在东西对峙的战略格局中,斯大林作为象征,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旗帜,尽管他有着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是给革命造成重大损失的错误,都应该是善意的、在共产党内部的批评,不应该将这种批评变成恶意攻击,因为,社会主义阵营需要这么个偶像。他对南斯拉夫批评斯大林的一些做法,也很不满意。他说:
你们不断地攻击斯大林,我们不攻击他。我可以告诉你们,斯大林给我们造成的危害比给你们造成的危害大得多。但今天,他在世界上是说明一点东西的偶像。你们又何必使这样一个偶像同自己作对呢?
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说:
我看有两把“刀子”,一把是列宁,一把是斯大林。现在斯大林这把刀子,俄国人丢了。哥穆尔卡、匈牙利的一些人就拿起这把刀子杀苏联,反所谓斯大林主义。欧洲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也批评苏联,这个领袖就是陶里亚蒂。帝国主义也拿这把刀子杀人,杜勒斯就拿起来耍了一顿。这把刀子不是借出去的,是丢出去的。我们中国没有丢。我们第一条是保护斯大林,第二条也批评斯大林的错误,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那篇文章。我们不像有些人那样丑化斯大林,毁灭斯大林,而是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你有多少资本呢?无非是一个列宁,一个斯大林。你把斯大林丢了,把列宁丢得差不多了,列宁的脚没有了,或者还有一个头,或者两只手砍掉了一只。
三分错误七分成绩
毛泽东不赞成把斯大林说得一无是处,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力求客观公允、实事求是。他说: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我们国内也有人跟着转。中央认为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按照这个分寸,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三七开的评价比较合适。
在谈到斯大林对自己的压抑时,毛泽东尤为动情地说:“讲起斯大林,我们有三肚子气。可是,我们还认为他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这是公正的。”他尤为欣赏斯大林破除迷信的风格。他说:“学习马列主义,没有势如破竹的风格,那多危险。斯大林后期有这点风格,也可称势如破竹,只是破得不好,有些破烂了,他写的列宁主义基础、语言学、经济学,有很多正确部分,但也有错误,有些问题值得研究。”1958年,全国刮“共产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时,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被否定,毛泽东便认识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不彻底、不严肃的态度”,表示赞成斯大林的观点,不能把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提倡全党读一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以从中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