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也清楚这次访苏的艰难,当塔斯社记者询问他将待多长时间时,他说:“我打算住几个星期。我逗留苏联时间的长短,部分地决定于解决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益各项问题所需的时间。”他说,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现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问题,苏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问题,贵我两国贸易和贸易协定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中苏两国要解决如此重要的问题,可是,斯大林却将毛泽东置之别墅,不闻不问,使中苏会谈一开始便冷了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据随访的伍修权(时任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司长)回忆:
当时新中国成立才两个多月,苏联对我国的情况特别是某些方针政策是持怀疑态度的,例如,过去我们不听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错误主意,斯大林就怀疑我国走“南斯拉夫的道路”。我国的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了政府,苏联就怀疑我们会不会执行亲英美的路线等等。因此,苏联……对我们的态度又是冷漠和怀疑的。
中苏之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标志着中苏两党、两国之间建立起兄弟般的友谊。可是,这种友谊的建立是来之不易的,毛泽东、周恩来等殚精竭虑,周密思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毛泽东对此一直记忆犹新。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说:“我们同斯大林有不同意见,我们要签中苏条约,他不订,要中长路,他不给,但老虎口里的肉还是能拿出来的。”
次年3月,毛泽东又在成都会议上说:“1950年,我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吵了两个月。对于订立互助同盟条约、中长路、合股公司、国境问题,我们的态度:一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坚持,我接受。这是因为顾全社会主义利益。还有两块‘殖民地’,即东北和新疆,不准第三国的人住在那里,现在取消了。”
1949年的苏联之行,对毛泽东来说是一次难以忘怀的、不愉快的远足之旅。几年后,毛泽东在党的一次会议上,又再次旧事重提:“……戏台上的英雄豪杰出来,踱方步,与众不同。斯大林就是那样的人,他比我矮,画家定要把他画高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多高多重是物质问题。苏联画家画我们两人坐像,他在抽烟,我手里拿一本书,表示向他学习。中国人奴隶当惯了,似乎还要当下去,盲目屈服于那时苏联的精神压力。马列主义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应该平等待人。”
喜惧参半以苏为鉴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全面地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轰动了整个国际社会。
毛泽东很快便表明自己的态度,他说:“1956年,斯大林受批判,我们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揭掉盖子,破除迷信,去掉压力,解放思想,完全必要。但一棍子打死,我们就不赞成。”后来,毛泽东在党的一些会议上,又多次提到斯大林的错误,并表示要以苏为鉴,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胡乔木生前曾说过这样一件事,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传出后不久,毛泽东便说:“苏联揭露的斯大林的统治,其黑暗不亚于历史上最专制暴虐的统治。”毛泽东还表示,中国应该走出一条比苏联更好的道路。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讲话,一共讲了十个问题,这个讲话便是《论十大关系》。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再作《论十大关系》,内容又充实了许多。《论十大关系》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时,鉴于复杂的政治形势,许多内容没有收入,其中不少是涉及批评斯大林、以苏为鉴的论述,现将薄一波的回忆录中所记,略举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