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颖洁
“人生在世,自当狂狷不羁,莫恨穷通修短,西奥数载,且看吾辈!”这不是《古文观止》的名篇,也不是高考满分作文,而是今年中国西部数学邀请赛开幕式上一位女学霸的开幕发言,不仅如此,她还将生涩难懂的文言文发言翻译成英语,让在场外国选手惊叹不已。
陈颖洁是重庆育才中学高一(1)班的学生,也是2014年中国西部数学邀请赛育才中学代表队9位选手中唯一的女生。作为发言代表,陈颖洁一上台,先用现代汉语介绍了自己,然后就开始了文言文发言,“山峦嵚崟,雾霭茫茫;两江汇聚,流水汤汤……”
接近300字的发言,几乎都是文言文,让现场的选手惊叹不已,发言还未结束,就响起了掌声。不光如此,陈颖洁还在发言结束后,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翻译成了英文又说了一遍,让现场外国选手耳目一新。
据了解,中国西部数学邀请赛是由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主持的一项数学竞赛。本次大赛汇集了北京、甘肃、广西、新疆等16个省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新加坡、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共计39个代表队,150多位选手参加。
重庆育才中学校长金永说,陈颖洁的发言用了文言文和英语,全面发展,非常好。其实数学并不止是用来计算的,而是用来启迪心智,让人变得智慧起来的。数学学得好了,心智发展了,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也不会差。
安徽一中学生文言文自荐上武大 同学自荐上清华
近日,安庆一中的学生程鹏收到了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令人称道的是,这位酷爱古文的文科男生,是以一封千字文言文自荐信,敲开了武汉大学自主招生大门。程鹏是怎么通过文言文自荐获得武汉大学青睐的呢?
程鹏:武大其康莊坦途矣!故敢望忝列珞珈山之門牆,以成生平貢獻學問之志也。茍蒙相識,必勤學自勵以報,余雖不敏,然定不負伯樂之恩!”
这是18岁的安庆一中学生程鹏写给武汉大学的自荐书中的一段,表达了他对武汉大学的向往。今天中午,在安庆一中的校园里,程鹏回忆了自荐上武汉大学的过程。
在武汉大学2014年自主招生简章里,报名办法一栏中写明“采用学生自荐的方式,符合报名条件的学生可直接报名。”程鹏向武汉大学提交了成绩单、推荐信、自荐信等相关材料,其中,推荐信是他文言文老师——安庆师范学院教授罗祖基写的;自荐信,则程鹏在参加复旦大学博雅杯比赛时就写好,然后又修改的。
程鹏:最早是冲着复旦去的,复旦同时要求写一篇自我介绍,这就是自荐信的原版,11份出结果,复旦没成功。反正我想自荐信是现成的,就收拾收拾给武大了。一共有三段,前门两段讲我自己的,不用动,最后一段的原来将复旦的只有两句话,改成讲武大的多讲了一点。
自荐信共三段,开篇“余姓程名鵬,乃皖省宜城人也。少好舊學,性喜讀書”这讲程鹏学习古书、历史的过程,第二段“余平生所志在于史学,然國史浩瀚,不能窮盡,至於世界諸邦之故事,則更不待言。”讲的是程鹏志向,第三段表达是未来求学的向往。
程鹏:第一段是讲我学习的过程,第二段讲的是我志愿,方向,我志向在于史学,史学是很浩瀚的,我的志愿在于思想史,思想史中的重两段,一段是上古,秦朝以前,一段是宋明的儒学,我对这两段最感兴趣。
这封自荐信最终令程鹏通过了武汉大学自主招生的初审,在参加了复试之后,程鹏获得了历史学院总分第一名。他说,在复试的笔试中,他作文也是用文言文完成的,为他加分不少。
翻译神器引爆最炫文言风 大白话变"高大上"网友玩疯
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打出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汉字活起来”的旗号,比赛不仅继续带热冷僻汉字,也引发90后、00后年轻人对文言文的关注。日前,一款文言文翻译APP上线,只要输入白话文,就会自动翻译成文言文,众多网友玩得不亦乐乎。虽然目前来看,翻译“神器”还只是娱乐工具,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助新技术手段吸引人们关注文言文不失为一件好事。翻译“神器”让大白话变得“高大上”,网友玩疯了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每场都引用了很多文言文例句。比如节目公布的首个“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词汇”是“葳蕤”,释义为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形容枝叶繁盛,也形容羽毛繁复华美,或者华美、艳丽的样子。节目中给出的例句选用屈原《楚辞》“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和李白《赠溧阳宋少府陟》“葳蕤紫鸾鸟,巢在昆山树”,这几句文言文的百度搜索指数自节目播出后不断上涨。观众季洁感叹:“文言文讲究意境和韵味,读来别具美感。”文言文翻译“神器”面世后,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就可以让平实的大白话变得“高大上”,众多网友加入翻译队伍玩疯了。网络热词“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被翻译成“富贾可为吾友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被翻译成“我和我庶士伴皆惊愕”;网络神曲《套马杆》中的一句“跑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被翻译成“走马郎君威武雄壮之”、《自由飞翔》中的一句“在你的心上,自由的飞翔,灿烂的星光,永恒的徜徉”被翻译成“在汝心上,自由之飞,灿烂之星,永恒之极”;就连《致橡树》、《白鹿原》等当代诗歌和小说,也都被翻译成了文言文。“亲爱的”如何译为“卿卿吾爱”?机器翻译+人工优化
文言文翻译“神器”开发团队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他们收集了大量文笔优美的古文进行机器训练学习,完成韵律模型,翻译原理就是结合收集的海量数据和机器翻译模型,在保证翻译结果基本正确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古诗文的韵律、乐感、平仄声交错等规则,得出最后的翻译结果。
现代用语中的一些新词、热词,在古文中并没有对应说法,这时就得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实现。为此,团队还专门招聘了古代汉语文学专业人士进行质量评估,对翻译提供建议和意见,帮助机器翻译优化。比如“亲爱的”,最后翻译为“卿卿吾爱”,就是人工干预优化的结果。
虽然只是娱乐,但“传统文化多一个人关注就多一份力量”
不过,用翻译“神器”翻译的文言文离真正的古文仍然相去甚远。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师赵翌对记者表示,“神器”一般只能翻译出字面上的意思,不能当真,“就像英语可以通过各种软件翻译成中文,但机器翻译是不是能代替人工翻译呢?显然不能。”她举例说,比如《围城》中原文“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神器”的翻译就显得有些浅薄:“人言是一部大书。使人信然,然则,我一半人家乃书评……”虽然对部分人来说,文言文翻译“神器”只是娱乐工具,但不可否认,它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重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表示,仅这一点就不失为一件好事,“在互联网时代,借助新鲜的技术手段吸引人们关注和使用文言文无可厚非。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实使用文言文的机会不多,但就像‘焐热冰封汉字’汉字一样,传统文化只要多一个人关注,就多一份力量。”
“汝何如停疗”“吾与友皆愕然”“富贾,可为吾友乎”……看到这些文绉绉的句子,你还能认出它们其实是当前的网络热词吗?告诉你,“你为什么放弃治疗”“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才是它们的本来面貌。最近,“最炫文言风”在网络甚嚣尘上,把热词改成文言,用文言吐槽生活,网友们玩得不亦乐乎。
玩老古董有了新用法
这股被叫做“最炫文言风”的网络热潮发酵至今,已在微博累积了将近20万条的讨论。这波“文言新用”的最大特点,是把当下的很多网络热词直接翻译成了文言文,而且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迅速引起年轻网民的兴趣。
有人为“最炫文言风”总结了其中的规律。初级段位者,只要带上之乎者也,如“吾甚感饿之,欲煮夜宵之,长夜漫漫,若腹中空无一物,半夜醒之。”中级段位者,弄上一些齐整对联,找一对反义词,写时塞进去就可以,如“云开日出天朗气清,雾锁日没地暗天昏。”高级段位者,营造的其实是格调,最简单的办法是从古诗词中找出些难度较高的句子,再按照对联的方式塞点其他内容进去,便可大功告成。
在这阵“最炫文言风”中,也诞生了一些引得众人点赞的经典之作。一则对英国女歌手阿黛尔歌曲《SomeoneLikeYou》的文言翻译,堪称个中翘楚。有网友将其译成颇有古意的《另寻沧海》,歌词使用了工整的句式和凝练的笔法,不仅有“已闻君,诸事安康,遇佳人,不久婚假”的叙事句,还有“勿须烦恼,终有弱水替沧海,抛却纠缠,再把相思寄巫山”的抒情句。
议假文言其实是笑话
针对当前的“最炫文言风”,也有人提出了争议。比如一个吐槽段子,“郎骑竹马来,扭头上班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旦迟到扣工资。”半文半白的风格,多少有些不伦不类。对此,网络作家端木摇就评价说:“网络上的这种段子,并不能代表文言文的真正水平,更多是搞笑和无厘头。”
端木摇以自己的小说为例,“赵子隼被处绞刑的那日,数千人围观,民众皆拊掌,大快人心”,其中“那日”“皆”都是古典用法,但是阅读起来并没有太多障碍。她提到,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文言文的使用有推进作用,“但文言用到写作中,该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都还是得和题材相配合,并考虑读者感受。”有专研古代汉语的专家就指出,网络上对文言的使用,不过是一种求变的猎奇心理。从文言文的训练来讲,虚词和句法都有着严格的规范,“最炫文言风”并非规范的文言语言用法,“真正懂文言文写作的人,还是应该按照规范的方式去书写。”
北京语言大学(招生办)人文学院教授石定果认为,“最炫文言风”的出现,与社会环境相关,“使用文言来写作,看上去显得十分风雅,有涵养,也迎合了小众文化的氛围。”但她也指出,不少影视剧中对文言的滥用,如“你的家父”“我的令尊”的出现,往往都令人啼笑皆非。“广大网友还是不要过分地附庸风雅,趋之若鹜地滥用文言。如果具备一定的基础,还是要善待和爱护这门语言,尽量规范写作。”石定果说。
赞母语文化热情被唤醒
虽然建议网友对这股“最炫文言风”应保持清醒,石定果也认为,应“顺其自然,不用特别反对”。《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则表示,对这种现象“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做好引导,而非一棍子打死。”黄安靖认为,如果说此前“人艰不拆”“不明觉厉”等网络热词展现的是普通网民低层次的消极性创造思维的话,“最炫文言风”的层次似乎要更高一些,“这是一群具有一定文化层次、有一定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网民,在展示语文智慧。”在他看来,虽然网民的目的在于娱乐和游戏,而非语言创造,但“最炫文言风”在娱乐的同时,也展示了古汉语的魅力,可以唤醒人们对母语的重视,对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程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最炫文言风”的用法能否长久流传,还要看它的使用人群和影响面,“范围足够宽泛后,或许能够‘约定俗成’,就成为一种新的形式固定下来。”但她也补充说,如果网民能够从表达生动的文言文出发,沉下心来读读经典的古文著作,则更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编辑:李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