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

  • 科教园地
  • 化蛹成蝶——安仁县新课程改革中的凤凰涅槃
化蛹成蝶——安仁县新课程改革中的凤凰涅槃
2014-03-31 11:09:38 来源: 郴州新闻网 作者:
    在罗霄山脉西麓,湖南省的东南部,有一个素称“神农故郡,南国药都”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安仁县。这里是典型的农业县,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总人口43.6万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6所,教师3646名,学生54385人。

早在上个年代,这里以校校勤工俭学闻名于省内外。他们以“穷县办大教育”的气魄和决心,结合县情,突出特色,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创造性开展中小学勤工俭学,积极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县”等荣誉。

 2002年秋,安仁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新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亮点也随之进入农村中小学教学领域,成为课程改革实践探索的重点内容。他们在全县中小学校试着全面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由于课程具有极强的地方性和自主性,教育部下发的《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只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而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在这种情况下,一系列无法回避的问题清晰地呈现在他们面前:实施课程的师资在哪里?教材在哪里?实践活动基地在哪里?具体操作模式又是什么?等等,总而言之就是没有资源的支撑,课程很难得到真正落实,整个课程资源体系和管理机制有一个亟待弥补的缺陷。经过反复的分析论证,他们找到结合点,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同该县传统的勤工俭学教育实践活动得到启示:能否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突破口,以现有勤工俭学资源为依托,培育、改造、开发适合农村中小学的优质课程资源,化蛹成蝶,以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求呢?从2002年秋开始,他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和探索,历经生与火的三大阶段考验,并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和成效。

 摸着石头过河——实践探索阶段

 新课程改革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开设,必须摸索出一条路子。清溪中学勤工俭学基地历来就办得红红火火,得到了省市的肯定。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特点,新课程改革的决策者们对清溪中学校内外自然和社会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分析,确定以校内资源开发为主,校外资源利用为辅的课程资源建设思路。他们探索各类资源的建设途径和方法。边调查,边探索,将原有勤工俭学基地改造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整合、改造、完善原有蔬菜基地、养猪场、沼气池、食堂及电脑房等,新建苗木基地、鱼塘等。新开辟社区服务场所:农村卫生院、学校、敬老院、科技示范户、特困农户等。没有师资,他们调剂、遴选农科类、生物教师为专职(任)教师,培养、培训其他教师为兼职教师,就近聘请科技能人作技术指导。没有教材,他们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根据农村素材资源、本校教师技术专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发、编写了《常见蔬菜种植技术》、《瘦肉型猪饲养技术》、《沼气的维护与应用》等教材。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步做到了活动有基地,上课有教师、有教材,改变了过去那种“勤工俭学进课表不进课堂,进课堂不入人心”的课程开设状况。该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被《湖南

 

教育》、湖南省委《决策天地》、《郴州日报》等报刊进行正面宣传报道。

 培育典型——实践检验阶段

 一石激起千重浪。

 清溪中学的成功经验,如何在条件具备的农村中小学逐步推广应用?他们组织召开了清溪中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经验现场会,并先后建设洋际学校、渡口学校、排山中学、关王中学、城东中学、承坪中学、灵官中学、坪上中心小学、军山中心小学等10级劳动实践活动基地示范校,区域性进行实践检验。

 在这一阶段,他们探索总结、完善课程资源建设策略,注重实践性,注重安仁地方元素;资源取舍标准突出地方特色、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形成自身特色;在课程管理上,用鲜明的主题活动带动学生、带动老师、带动管理;主题实施上,小处着眼,细处着手,求实求趣,让学生亲历探究,乐学善学。以校内外基地为平台,探索以综合主题或课题的方式,使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相互融合,或由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统领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或从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切入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现使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

 2006年3月份,郴州市农村中小学勤工俭学暨课程改革推进现场会在安仁召开,安仁的课程资源建设经验得到认可并在全市推广。

 深入研究,系统梳理——全面推广阶段

 进一步梳理、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体系和教学体系,并在全县范围内常态化推广。

 他们对全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进行整体规划,要求全县各中小学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高标准建设校内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全县建设了湖南省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先进单位1个(清溪中学),合格单位1个(洋际学校),市级劳动实践活动基地示范学校17所,一般基地26个。编印了县域教材(教师用书)9本,校本教材(教师用书)51本。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的培养、培训机制。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上,他们将学科领域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所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知识技能又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甚至可以和某些学科(作文教学、美术写生、数学、科学、生物、物理、化学、思想品德)教学通联进行。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整合,实现资源互补。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探索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局域网、校园网),实现县域内资源共享。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果评比展示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兴课程,经过血与火的锤炼,在这里得到生发,在这里得到升华。学生乐学,老师乐教、学校乐抓。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但没影响教学质量,且促进了学生对其他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2012年上学期,洋际学校教学质量综合排名,从过去的全县倒数第一跃升至第七,其中七年级语文排名全县第一。2012年10月份,湖南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勤工俭学工作,进一步推动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在安仁召开,安仁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